吉林省科学技术厅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现任厅长为李岩,办公地址位于长春市民康路522号。该厅主要负责统筹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及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现任厅长为李岩,办公地址位于长春市民康路522号。该厅主要负责统筹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及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结合,承担科技评估、国际合作及引进国外智力等工作,并履行科技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厅内设13个职能处室,管理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计算中心等直属单位。2019年1月根据《吉林省机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省科学技术厅,加挂吉林省外国专家局牌子。2022年9月其社会发展科技处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推荐。2025年该厅发布《吉林省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科技攻关实施方案(2025-2029)》,组织开展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认定第二批108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年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军令状”等科研攻关机制,开展“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出台《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实施方案》,与白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厅市会商议定书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一)拟订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推进全省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科研体系建设,指导科研机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承担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
(三)牵头建立统一的省级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协调管理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监督实施。
(四)实施全省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全省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参与编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监督实施,牵头组织全省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条件保障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五)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统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创新,牵头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组织协调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吉林的相关工作。
(六)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
(七)牵头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拟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八)统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区域创新发展、科技资源合理布局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园区建设。
(九)负责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和相关科技评估管理,指导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统筹科研诚信建设。指导全省科技保密工作。
(十)拟订科技对外交往与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科技人才交流。指导相关部门和地方对外科技合作与科技人才交流工作。
(十一)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全省重点引进外国专家总体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外国顶尖科学家、团队吸引集聚机制和重点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拟订出国(境)培训总体规划、政策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十二)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科技人才计划,推动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拟订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规划、政策。
(十三)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省政府友谊奖、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评审等组织工作。
(十四)负责管理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法对省自然科学基金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估。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法管理省自然科学基金,负责资助计划、项目设置和评审、立项、监督等组织实施工作。
(十五)承担科技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开展监管执法工作。
(十六)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七)职能转变。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公开统一的省级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具体工作。对一般性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其他培训项目不再进行审批审核,由各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安排。对科研机构组建和调整事项不再进行审核,重在加强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统筹全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